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健康】

怎样防控代谢综合征

有研究显示,我国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已由2000年时的16.5%上升至目前的24.5%,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威胁大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李艳鸣

  “树型”的病程发展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血脂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和危害也呈上升趋势。据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罹患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3倍,病死率更是增加5~6倍。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定的代谢综合征标准,患者必须具备中心型肥胖即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在此基础上合并以下四项中任意两项,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1.03mmol/L,女性<1.29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此前已诊断为高血压;空腹血糖升高:≥5.6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已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是伴随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如果把代谢综合征比作一棵大树的话,发病模式可概括为,上游即树根: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中游即树干:动脉粥样硬化;下游即树枝,心绞痛、心肌梗死、肾衰竭和脑卒中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这棵“大树”将代谢综合征和全身各系统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观点上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形象的展示。

  “大树之根基”为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血压升高、血脂紊乱、血糖异常、遗传及其他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超重、高尿酸血症等),植根于生活方式的土壤中。

  树干代表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慢病管理中永远的主题。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两因素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树枝中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衰、下肢动脉硬化症等疾病的发生。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分析

  如今代谢综合征的防控提倡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关心人的健康,全心全意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尽管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危害大,但只要做到早期健康教育和预防可明显减轻其危害,甚至完全防止代谢综合征的发展。

  代谢综合征为多重危险因素所致,综合干预为其主要防治手段。现在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还局限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范围。由于代谢综合征不完全等同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单一疾病,在多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降压、降糖、调脂、减肥等如何组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综合干预指南,值得探讨。目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尚无公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多环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里要提一个如何定义肥胖的概念:BMI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是用体重公斤数除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规定:BMI≥25~29.9者为超重;BMI≥30者为肥胖。通常用腰围定义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中国人成人的BMI正常数值介于18.5~23.9,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健康教育亟待普及

  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第一,健康教育,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二,饮食调控,控制体重。第三,加强体育锻炼。第四,心理干预。第五,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

  饮食调控,控制体重。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提高优质蛋白摄入量,降低动物性蛋白摄入量;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限盐增钾补钙;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限制饮酒。

  体育锻炼。提倡采用有氧运动,并有大肌肉群(如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等)参与的运动。例如: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游泳及舞蹈等;运动要有规律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切忌开始运动时过量过猛。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开展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防治疾病进一步发展或恶化。第一,应遵循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主原则。第二,采取有效药物积极治疗,包括调脂治疗:如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药物。调控血糖,缓解胰岛素抵抗:使用磺脲类、二甲双胍等药物严格控制高血糖,特别是餐后高血糖。对超重和腹部肥胖病人单纯依靠饮食控制体重有时较困难,常需药物减肥。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凝、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各种炎症因子。

  三级预防,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骨关节异常、胰腺炎和神经炎等。

  在此阶段加强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并发症也给予相应治疗,防治伤残的发生,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三级预防中应加强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措施包括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

  在整个防控过程中,要强调人类机体的内稳态之三方面:“吃、药、动”使代谢性疾病之人体内环境保持稳态,从而真正做到代谢综合征的可防可控。

  哪些人易患代谢综合征

  具备以下因素者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以上者;有一项或两项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者(如单纯肥胖、单纯血糖升高);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各种类型脂肪萎缩症者;有肥胖、T2DM(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尤其是多项组合或有代谢综合征家族史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


科技金融时报 【健康】 00009 怎样防控代谢综合征 2016-09-09 2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