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农业】

让养蚕高手带动村里留守老人共同致富

淳安推广“十天养蚕法”做强蚕桑产业

  淳安县浪川乡芳梧村30多岁的葛汝娟是个养蚕能手,进入秋季,她按照县茧丝绸公司推广的“十天养蚕法”,刚刚完成了较高难度的小蚕饲养,然后把大蚕分发给村里的老人们,最后集中把第一批秋茧统一按标准卖给县里的收购站,大家都赚到了钱。

  据了解,淳安县是浙江省四大蚕桑重点产区之一,蚕桑是淳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县农业产业化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2015年,全县有桑园面积近7.7万亩,发放蚕种8.5万张,生产蚕茧3714吨,蚕茧产值1.5亿元,蚕桑总产值1.8亿元。然而,自2009年起,蚕桑产业呈现持续下滑的走势。为稳定蚕桑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自2010年开始,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蚕农推广应用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十天养蚕法”模式。

  “十天养蚕法”是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的模式之一,是指对小蚕和大蚕进行分段饲养,绝大多数蚕农只需向养蚕能手订蚕,仅需饲养10 天左右大蚕即可上蔟结茧的新型养蚕模式。这种“十天养蚕法”新型养蚕模式,集成应用了当前我国小蚕饲养的先进适用技术,其生产过程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装备支撑、内部管理要求和技术操作规范。

  葛汝娟向记者介绍,现在村里很多农户年轻人出去闯荡,留下老年人干不了复杂的农活,比如养蚕就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风险。葛汝娟在县里经过培训,经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50亩桑园,还租赁了400多平方米的房间,在县里政策扶持补贴下改造成标准的养蚕室,添置相应的设备,带领20多人按照新的方法养蚕。一年下来,村里留守老人平均每人能赚两三万元或者更多些,葛汝娟一家全年能赚十来万元。

  据介绍,“十天养蚕法”的好处,一是省工、节能、节本效果显著。由于小蚕实行了规模化饲养,合理配置劳力资源,能明显省工,充分利用蚕室空间,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水、电、消毒药品);二是有效提高蚕茧产质量。由于饲养条件显著改善、专业化饲养技术标准化能得到较好推行,小蚕生长强健齐一,为养好大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明显降低蚕病风险。由于大小蚕分开饲养,大大减少蚕病感染机会;四是有利于蚕茧收烘及秩序管理。由于大小蚕统一饲养,整体发育齐一,使整个庄口蚕茧质量一致,方便蚕茧收烘;五是有利于全县养蚕布局的调整和安排。由于大小蚕分开饲养,可增加养蚕期数,秋蚕布局调整空间增大;六是符合建设美丽乡村政策,有利于提高蚕农生活品质。由于大小蚕分开饲养,缩短了人蚕混居时间。另外,还较好地解决了与其他农事劳力冲突问题(如采春茶等)。

  淳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鼓励推广“十天养蚕法”。县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十天养蚕法”的示范点建设和工厂化养蚕等蚕桑产业发展。2015年全县共建立97个标准示范点,有3234户蚕农共21292张蚕种参加“十天养蚕法”,其中吸纳410户特殊人群2671张蚕种。参加示范点饲养的蚕种产茧量964.5吨,蚕茧产值3989万元,平均张产45.3公斤,比全县平均提高1.6公斤,参与蚕农本身比上年提高张产3.3公斤,实现蚕农增收节本573万元(其中茧款增加237万元,节约成本336万元),基本达到了 “突出重点、扶强扶优”的目标。

  本报记者 金乐平 通讯员 徐向宏


科技金融时报 【农业】 00005 淳安推广“十天养蚕法”做强蚕桑产业 2016-08-26 2 2016年08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