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将成温州经济发展新引擎
“真金白银”政策红利频出
本报讯 今天,温州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据悉,温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日前获批,到2020年,把温州建设成为东南沿海科技之城,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并逐步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迈进。因此,在未来的五年温州将继续补短板、树标杆,打造科技大项目、大平台。
温州科技创新政策红利频出,在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护航下,温州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布局。据悉,《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新十条”政策(试行)》,对企业、平台、项目、招商和成果奖励等方面都做了规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则是明确指出新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扶持创新创业投资企业(含天使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助推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事实上,经过培育,温州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上可圈可点。目前温州已建成16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个,各种类型众创空间50多家。7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的“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更是让温企有了维权的快速通道,中心设立后,产业相关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由原来的半年缩短至30个工作日,最快的甚至只需1周;有关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件的结案时间由原来的半年大幅缩短至1个月左右。
此外,在2013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发展迅速。2015年,温州已有激光与光电及相关应用企业17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5家,产值462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前集群企业新增投资20亿元,工业总产值及技工贸营业总收入超500亿元。
按照“十三五”规划,温州将在搭平台、谋项目、强人才、引资本四个方面发力。平台方面,以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激光产业集群等创新创业高能级大平台为重点,以科技智创大走廊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项目方面,温州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全省七大万亿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激光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突破口。在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方面,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引才引智,还将构建创新型人才集聚平台,做强做优浙南科技城、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引资本方面,拓宽投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
本报记者 邹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