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创新服务平台: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7月22日,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共同举办了全球创新中心产学研主题沙龙电子通信专场活动。
7月28日,南通市科技局与114平台联合举办了南通智能装备产业产学研对接洽谈会。
7月30日,海宁市科技局与114平台举办“经编·新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为主题的产学研沙龙,10多位知名高校专家听取了30家经编企业各自的科研需求。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114平台整合长三角科技资源,举措不断。
杭州产学研沙龙活动吸引了开发区通信行业多家著名企业的参与,包括金鱼电器、士兰集团、奥腾电子等,来自复旦、交大、杭州理工大学等8所院校的12位优秀专家和32家企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智能装备产业是南通市“十三五”大力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对接会上,共有65项智能装备产业领域技术难题公开招标,当天共签订产学研意向合作协议9份,合作研发经费670万元,项目总投入2450万元,预计累计销售收入2.7亿元。
“经编·新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产学研沙龙在海宁市经编园区举行,10多位知名高校专家听取了30家经编企业各自的科研需求,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头脑风暴”。活动中,海宁市正式启动了“常春藤产学研合作计划”,今后,对由海宁市企业提交技术需求、由114平台引进撮合的技术开发类和技术转让类项目,将予以项目金额10%的奖补。
114平台是国内首家利用OTO(线上到线下)模式开展快速产学研对接的专业服务机构。为有技术需求的企业找专家,为有资金需求的专家找对接企业是114平台的一大特色。平台执行人史志东介绍,企业如需技术支持,只要在114产学研微信平台上发出求助,相关专家闻讯便会立马展示方案加入竞标。这种“互联网+”的运作模式真正使企业、科研院所在短时间里实现利益共享。一对一的细化服务也使专家自愿打破长年形成的“等米下锅”被动状态。如今刷屏点击“114订阅号”微信平台,主动“找米下锅”,寻求与企业合作双赢已成为专家们喜欢做的一项工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关杰告诉笔者,现在他每天都会习惯性地刷一下114产学研微信平台,了解哪些企业发来了求助信息,哪些技术难题是可以帮助解决的。至今,他通过这座平台已与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可喜成绩。
114平台还瞄准国内技术经纪市场人才不足的问题,于去年启动技术经纪人实践培训班,他们制定的《技术经纪人实践培训课程》已被纳入国家技术经纪人培训体系,截至目前,114平台已接到来自天津、杭州、昆山、南通、淮安、海宁等地的培训订单。
尚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