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水”海水低成本淡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
杭州千万元奖励企业自主创新
近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的“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单机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公司总工程师杨波告诉记者,这项低成本海水淡化成果于2011年在舟山市六横岛得到示范应用,并相继在河北曹妃甸、山东海阳核电、内蒙古庆华等大型海水淡化和高盐废水资源化工程中推广,海水淡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部分技术与装备已出口至沙特、印尼、伊朗、越南等10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已累计获得新增销售收入7.95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创造税收3120.67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攻关,成功突破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单机制造和系统集成等核心关键技术,自主设计承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万吨/日和1.25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单机示范工程,开发出高性能反渗透膜产品并首次进行大型示范应用。
该项目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一是独创大口径膜压力容器及阵列串接方式,解决了大型反渗透装置膜堆配水不均匀、能耗高等技术难题,使系统吨水电耗从原先的7 kWh降至2.6 kWh,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示范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7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创新膜材料配方,优化制膜工艺,解决了膜元件在高压工况下的盐渗漏问题,提高了海水膜元件的性能及成品率。自主研制的膜元件脱盐率高达99.8%,性能与进口产品持平。三是首创了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CO2+CaCO3”淡化水后矿化调质工艺,解决了淡化水硬度、碱度和PH偏低等问题,使产品水更加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和管网输配要求,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四是研制出国内首台大型单室卧式滤器,提高了过滤效率及水质,大大降低了反渗透膜清洗频率。
项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9件,制定国家标准3项,出版论著1部,发表论文6篇。项目成果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掌握海水淡化核心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为构建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杭州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杭州市出资405万元奖励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另外还重奖贝达药业500万元,奖励海康威视和浙江大华各100万元,总计1105万元,目的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是为了更好地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为杭州这座创新之城助力。
本报记者 金乐平 通讯员 姚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