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融试验区

“一村版”夹层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的“瑞士军刀”

  本报讯 日前,内地某知名药企仅用3周时间完成等值4000万美元融资,在融资方式上选择了夹层股权投资,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先机。对于这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来说,并不乏融资渠道,但让他们着急的,一是资金要得急,传统融资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时间;二是牵涉到双币种融资、跨境交易等复杂操作,所以较为棘手,而夹层股权投资正好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些难题。

  此次运用“夹层股权投资”这一工具创新性地服务于企业融资的,便是一村资本。所谓夹层投资,是在金融业常见的结构化产品或安排中,在优先和劣后之间加一层结构,相应的,其风险收益特征也介于优先和劣后之间,由此可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融资效率、扩大融资规模。夹层投资兼具股权和债权特性,要求操盘者同时具有股权投资的基本面研究能力和债权投资的风险把控能力方可胜任。

  国际上的夹层投资基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广泛应用于杠杆收购领域,支持企业新建扩张升级、横纵向外延发展。中国的夹层投资则姗姗来迟。2011年,A股走势渐弱,Pre-IPO回报回归理性,全民PE浪潮开始走退。寒冬之下不少手握重金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开始将目光转向夹层投资,包括中信、鼎晖、国开金融、光大控股、弘毅等机构纷纷设立自己的人民币夹层基金。

  目前,“一村版”的夹层股权投资已经发行了三只产品,总规模接近4.5亿元。一村资本金融产品事业部总监郭欣介绍,一村资本的项目操盘手创新性地使用了夹层股权投资这一金融工具,同时协同多家境内外银行和券商,从交易结构搭建、募资到产品成立、资金划拨一气呵成;同时一路克服了双币种融资、跨境交易、多重担保和股票质押等多道复杂的程序,仅花3周时间就成立了“金牛三号基金”,该基金日前已提前完成投资目标,成功退出,给投资人带来了超过年化20%的投资收益。

  成立于去年5月的一村资本,作为上市公司华西股份的金控平台,既熟悉上市公司的需求和操作规则,又有着深厚的资金积累和强大的募资能力,吸引了银行、券商、基金等业内高手纷纷加盟,去年还上榜了“投中2015年度中国新锐股权投资机构TOP10榜单”,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本报记者 徐璐璐


科技金融时报 金融试验区 00003 “一村版”夹层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的“瑞士军刀” 2016-08-12 2 2016年08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