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心脏骤停 抓紧心肺复苏
每到夏季,尤其是暑假期间是溺水的高发期。统计资料表明,溺水是儿童和青少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每年共有37.2万人溺水死亡。一旦溺水,只有采取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才有效。
救援时,首先要确保施救者自身安全,尽量利用绳索、救生设施进行岸上救援;团体救援优于单兵作战。会游泳不代表会水中救援,水中救援需专门训练。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根据其当时的状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溺水者心脏骤停,医学专家推荐A-B-C复苏急救顺序。为何对溺水心脏骤停者推荐A-B-C呢?根本原因在于溺水是窒息缺氧性心脏骤停,供氧是首要目标,因而采用A-B-C顺序急救。
由于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最新的关于溺水的循证医学推荐是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随后2次人工呼吸,继之30次胸外按压,随后重复循环。不但首先给予人工呼吸,而且将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目的也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患者充足的氧合。 钱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