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农业】

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在遂昌应村乡设分会场

土货插上“翅膀”,就能飞得更远

  上海、杭州等大都市销的原生态农产品,究竟来自哪里,是怎么生产的?如何确保市民吃得安全放心?遂昌县应村乡作为2015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首届县域移动电商营销挑战赛等活动的分会场,浙江省原省长李强专程调研的地方,近一年来,工作做得更扎实了。

  “我们这里的每一箱红心猕猴桃、每一瓶活竹酒等原生态农产品都有‘身份证’,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农产品种植户、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图文信息一应俱全。”6月25日,应村乡书记郑水松在该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信心满满地介绍道。

  当日,记者随浙江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的专家们来到这里调研,了解到如今应村乡农产品已经落实了“标准化、全程溯源、诚信联保”三重保险,并且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俏销上海、杭州等大都市。 2015年应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01元,同比增长9.49%;8000多人口的应村乡农民在信用社的个人存款达9525.87万元,比上年初增加796万元。

  应村乡地处遂昌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乡、农业乡,主要产业有笋竹、黄辣椒、红心猕猴桃、高山蔬菜等。该乡加强与省市农林科研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以省市县专家为主要师资力量、农技干部为主要辅导力量、广大果农为受训对象的长效培训机制。通过责任农技员的日常巡查、技术指导,加快规范建园、配方施肥、科学修剪、人工授粉、合理负载、果实套袋、生态示范等关键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生产上水平、质量上档次。

  全乡600亩猕猴桃以遂昌仙女山原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实现了整产业推进统防统治。同时,积极应用病虫绿色防控、太阳能杀虫灯、诱虫色板等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推行物理驱虫。积极探索猕猴桃产业“猪—沼—果”循环种养模式,变沼渣、沼液为猕猴桃的有机肥。

  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应村乡引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统一技术标准,规范运行模式,通过网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溯源管理,确保了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管控,初步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目标。

  应村乡还打造了标准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该中心共有7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生鲜冷库,可用于储藏水果蔬菜,延长其保质期,实现错时销售。二层为功能区,可提供农产品信息发布、购销洽谈、基地展示、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区内引进了先进的速测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值班服务,可对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快速定性检测。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已陆续检测各类蔬菜瓜果700多批次。科普培训区内,张贴有猕猴桃、四季豆、土猪、土鸡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规范。此外,该乡还在猕猴桃基地率先安装了全球眼监控设备,可实时观测基地作物生长、管理状况,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远程监控。

  本报记者 金乐平 通讯员 周世军 詹雁


科技金融时报 【农业】 00005 土货插上“翅膀”,就能飞得更远 2016-07-12 2 2016年07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