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让贫瘠“七山”变成致富宝库

——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姚小华

  浙江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展示

  浙江“七山两水一分田”,如何利用山地一直以来都是一大难题,而在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经济林首席专家、国家油茶科技中心主任姚小华研究员眼里,只要通过科学研究,就能让贫瘠的“七山”变成让山区百姓致富的宝库。

  近年来,他带领的技术团队主要围绕油茶、薄壳山核桃、特色干果和其他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展开。“油茶是浙江省非常重要的一种木本经济作物,全省的油茶产量占到全国的95%。”姚小华介绍说:“近年来,在省科技厅、农业厅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几乎浙江全省的良种油茶苗都出自我们的研究团队,省内35个主要的油茶种植县(区)中33个就是由亚林所的油茶研究团队进行技术指导的。”近5年,浙江省新种油茶面积达到51.6万亩,以丽水、金华、衢州、台州、温州等为主要示范基地,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还在浙江以外的大面积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总面积超过200万亩,年增产值达21亿元。

  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为了适应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品质也十分重要。通过品种选育,油茶产量较原先(野生)的产油量提升了5~10倍,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良种选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产油量上,还为之后的产品加工奠定了基础,通过多年的研究,针对不同品种研制出不同的开发方法,部分产品在品质上可以和橄榄油媲美。”

  近年来,姚小华牵头建立了多省区长期稳定的油茶、山核桃全国性科研协作组织,他带领的创新团队突破了种质创制、栽培区优化、授粉配置、规模扩繁等关键技术,选育出一大批高产、稳产、高抗油茶、山核桃新品种,有效提升了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新品种育苗技术,创新提出了以无性系配置利用为核心的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以品种替换为主体的木本油料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对我国木本油料全产业链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薄壳山核桃育苗难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姚小华和他的团队通过对薄壳山核桃嫁接技术的重点攻关,嫁接成活率从早期的30%提升到80%;该团队还创新地将浙江山核桃嫁接在美国山核桃,实现了3年挂果的奇迹。“这项技术实现了山核桃无性系化、矮化栽培,这对提高平原丘陵土地使用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后山核桃不仅在临安种植,金华、淳安等地的山地石灰岩都可以种植。”姚小华说。

  姚小华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引进、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省重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2008年以来,取得研究成果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完成的“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第一名)及 “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第二名)技术成果分获2008年和2015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选育林木良种22个。

  对于未来的研究,姚小华表示,对已选育的品种还要不断地优中选优,这是一项长期性的、技术性的工作。“未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产油量再提升20%~30%的目标,经过10年建设,在金华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油茶油桐的种子资源、良种生产示范基地,今后我们会围绕这个资源库,选育出更好的品种,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帮助山区的百姓实现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孟佳韵 见习记者 李婳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让贫瘠“七山”变成致富宝库 2016-07-12 2 2016年07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