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养殖户的苦乐,记在心头担在肩头

——记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鲍国连

  “保障家禽家畜的健康,不仅关系到养殖农户一家一户的利益,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是我要时刻记在心头、担在肩头的责任。”在近日召开的浙江省农业科技大会上,在畜禽业科研一线连续奋战了29年的鲍国连被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

  鲍国连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由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的鸭病研究成果在省内30多个县(市)及江苏等地推广使用,兔呼吸道病和皮肤病真菌病防控新技术在全国推荐应用。20多年来,他主持和参加省、部、国家级研究课题30多项,9项成果获奖,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的成果分别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他率领的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1000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参评的“十一五”科研开发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13位,其中在全国专业所中位居第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场突如其来的“鸭病”让杭州市丁桥一带养殖场内的鸭子几天内大面积死亡,鸭农们急得直落泪。为了给鸭子找出病因,鲍国连加班加点的实验、验证,最终确诊这前所未见的“鸭病”为传染性浆膜炎,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三大传染病之一。随后,鲍国连率领团队开始了长达多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鸭子三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特性,建立了快速诊断方法,掌握了防治三种传染病的关键技术。鲍国连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省内主要养鸭地区和江苏等地应用,使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使用率平均减少2/3,促进了鸭农增收和公共卫生安全。这项“鸭三大传染病病源特性及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获得了201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针对省内外肉兔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品种退化严重、疫病高效防治技术缺乏、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等瓶颈问题,鲍国连组织3家单位经过11年联合攻关,完成“肉兔优质,安全,高效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解决了肉兔良种退化问题,探明了家兔腹泻病和传染性鼻炎主要病原及致病特性并研究出高效防制技术。“运用这套安全综防新技术,兔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一半以上,并延伸了肉兔产业链。”这个项目获200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十二五”期间,鲍国连任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研究形成家兔呼吸道病综合防控技术、家兔皮肤真菌病综合防控技术,由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向全国推荐应用。

  “养殖户的苦乐,始终记在的心头。”鲍国连在从事科研的同时,特别注重于直接服务养殖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门成立了畜病诊疗中心,免费为农民送来的畜禽看病。鲍国连说:“除了诊疗中心,所里各个研究室的专家也常参加会诊,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民们排忧解难 。” 他率领的岗位科学家团队在余姚等地洪灾期间,给养兔户提供了有效的疫病防控方案,确保了灾后养殖户没有大损失、大疫情。他把科技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曾多次带领团队成员赴嵊州、椒江、文成等地开展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工作,深受农户欢迎。

  “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花园式畜牧试验场,确保在发展养殖的同时,不造成环境的污染。”鲍国连说:“这个科技牧场要为全省和全国提供示范,建设绿色牧场、美丽畜牧业,推动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张巧琴 见习记者 郎飘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养殖户的苦乐,记在心头担在肩头 2016-07-01 2 2016年07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