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人才】

蜗牛的秘密

  《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自己感知、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是感性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在一次孩子偶然发现蜗牛的情况下,我追随幼儿的兴趣,抓住中班幼儿喜欢探究的学习特点,结合春天季节的因素,我们开展了“蜗牛的秘密”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积累养殖经验,更有助于幼儿体验科学方法,萌发科学精神。

  主要观点

  一、捕捉幼儿兴趣,顺势推动

  案例一: 

  一个初春的早上下起大雨,饭后雨终于停了,我带着小朋友散步,突然崑崑大声的叫道:“老师,你看,蜗牛哦!”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围了过去,看着一动不动的蜗牛,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蜗牛是不是死了?蜗牛怎么会在操场上?”一旁的杨杨说:“咦,好恶心,我怕。”我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孩子的各种举动,发现孩子们对蜗牛非常感兴趣,胆大的悠悠一下子抓起蜗牛,自豪的说道:“你看,蜗牛没死。”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我果断做出决定:“我们把蜗牛带到教室里怎么样?”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纷纷跑到旁边去找其他的蜗牛。

  《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然后有效的采取措施,只有这样幼儿才有可能得到有效、适宜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二、鼓励自主探究,深入观察

  案例二:

  看着蜗牛的触角从壳里探出来,大家显得很兴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果果问道:“蜗牛有嘴巴吗,眼睛在哪里呢?”乐乐问:“蜗牛为什么爬得那么慢呢?”高兴问:“为什么蜗牛一碰就会缩在壳里?”我说:“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等会儿看看谁能告诉我们有关蜗牛的秘密。”

  大宝拿着放大镜,对着蜗牛照了又照,突然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叫了起来:“快看!蜗牛脑袋的前面有个小小的口子,一定是蜗牛的嘴巴!”涵涵说:“蜗牛头上的触角有四个,两个长两个短,真有意思!”小虎说:“你看,蜗牛旁边的是它嗯嗯吧,我们把它清理一下,好不好?”孩子们在美工区里找出小镊子,开始忙碌起来。

  科学自主探究活动必不可少,这需要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并提供适宜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实验加以验证,让幼儿在一次次的自主学习中,了解蜗牛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最终获取正确的科学知识。

  三、建构关键经验,有效记录

  我们让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月月在蜗牛的头顶山画了两朵下雨的云朵,她说:“蜗牛是我们在下雨天找到的,它喜欢湿湿的感觉。”明明画的蜗牛有螺丝钉形状的图案,他解释说:“蜗牛的壳看上去像龙卷风呢。”

  整个记录过程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发现,记录的形式可以是绘画、符号或表格记录。教师帮助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梳理提升关键经验,为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交流提供支架,培养幼儿完整、连贯讲述自己发现的语言习惯。

  四、多元表达表现,领域延伸

  案例三:

  无忧用彩泥制作了两只蜗牛,开心地把我拉过去,仔细介绍哪个是蜗牛妈妈,哪个是蜗牛爸爸。我故作惊奇地说:“哟,真有趣!蜗牛家族里肯定还有很多蜗牛吧?”旁边的天天马上说:“对,还有蜗牛哥哥、蜗牛姐姐……”于是两个人开始合作起来,不久“蜗牛的一家”出现了,天天建议到:“我们把这些蜗牛放在植物角吧,这是他们的家。”

  在户外活动时乐乐趴在软垫上将手指竖在脑袋上,扭动着身体:“你们看,我是小蜗牛,我爬得可慢了。”我说:“我看过《极速蜗牛》电影,里面的蜗牛壳会发电,跑得很快哦。” 其他孩子立马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说“我也看过!”大家纷纷爬了起来,“蜗牛爬爬乐”的游戏诞生了。

  在欣赏传统歌曲《蜗牛和黄鹂鸟》时,婳儿说道:“蜗牛真勇敢,虽然速度慢,但是它很会坚持,我好喜欢它。”幼儿从歌曲内容中既感知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又激发他们参与饲养蜗牛的积极性,进一步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幼儿在细致观察、自主探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关于蜗牛的认知经验,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将认知由内向外进行表达表现,在多个领域中进行渗透,让孩子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得到全面的发展。

  结论

  对于蜗牛的探索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我们是从多维度来加以渗透和完善的:

  1.挖掘教育价值,将体验加以提升

  陈鹤琴曾指出:喜欢自然,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我们要透过这种天性,培养幼儿爱科学、爱自然的各种品格。在饲养蜗牛的系列活动中我们给幼儿呈现的是一个科学的环境,引导幼儿从观察、饲养、探究等多方面着手,真切感受蜗牛的发展变化,感受各种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幼儿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2.借助师幼互动,将探究引向深入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需求,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充足的探索和质疑的时间,还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单一互动改为多元互动,抛出一个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地引导幼儿去感知体验,去深入思考,师幼共同体验、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杭州市西湖区紫荆幼儿园 方燕丽


科技金融时报 【人才】 00006 蜗牛的秘密 2016-06-14 2 2016年06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