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220项境外高技术项目来浙相亲

2016浙洽会国际科技项目对接会在宁波举行

  本报讯 6月7日,2016浙洽会国际科技论坛暨高技术项目展示对接活动在宁波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促进省内单位与境外优秀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成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出席会议并致词,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主持会议。

  来自美国、加拿大、以色列、芬兰、丹麦、意大利、德国、英国、荷兰、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技术转移机构的220余项科技成果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并举行一对一的深入对接洽谈。

  毛光烈简要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浙江的科技创新情况和“十三五”的总体思路。他表示,“十三五”时期,浙江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第一工程,全力推进创新大平台、创新大项目、创新大团队、创新大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在更高起点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周国辉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机遇;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和配置的趋势不断加速,国际合作成为各个政府和企业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已经成为科技工作共同的价值追求,在这些背景下推进国际科技务实合作是政府服务企业和产业的重要渠道,国际科技合作拥有巨大空间与潜力,希望各个国家和地区与浙江能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互惠共赢,让科技之花结出丰硕成果。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吕耀康专门来到对接会寻找“帮手” 。此前,金华一家印染企业通过技术难题征集找到了吕耀康团队寻求帮助。“我们无法解决所有的难题,随着现在国内技术转移环境的不断优化,走出去找技术成为不少企业解决发展制约瓶颈的途径。”吕耀康说。最终由丹麦的Danish Cleantech Hub带来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土壤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吸引了他的目光。

  对接会现场,杭州奥士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次近表示,由于国际技术转移存在转移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纠纷等问题,因此国内企业开始放弃单纯的技术引进模式,转而采取“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进而形成“共享经济”的生态系统。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高级顾问冲村宪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技术领导力研究所霍尼韦尔公司首席科学家泰瑞克·萨玛德、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阿布拉梅科·谢尔盖3位嘉宾结合自身工作和科研经历,就科技与创新发展趋势、国际科技合作形势和行业发展前景等作了主题演讲,一致表示希望与中国企业、政府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对接会后,周国辉分别会见了冲村宪树、阿布拉梅科·谢尔盖、泰瑞克·萨玛德和意大利环境海洋与国土资源部前部长克拉多·克里尼,共商与各国深化交流与合作事宜。

  本报记者 孟佳韵 何飘飘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220项境外高技术项目来浙相亲 2016-06-10 2 2016年06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