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推出首份“新型政商关系”报告
剖析80多个典型案例,对企业家提出7点建议
本报讯 经济新常态下,怎样的政商关系才有助于企业的良性持久发展?4月26日,《“新型政商关系”研究报告——给企业家的七点建议》(下称《报告》)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正式发布。《报告》通过总结80多个政商案例的一手资料和深度访谈,寻找经验与对策,为企业构建新形势下的政商关系提供建议。
2014年6月,就反腐新形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财经法经奖学金班成立“中国政商关系研究”课题组,周其仁、薛兆丰教授担任顾问,历时近两年完成此《报告》。
《报告》认为,反腐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政商关系将在政治、经济大势的变化中进入新局面。企业需要更能规避风险、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新型政商关系。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和空间的增加,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二代更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将使中国的政商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报告》为企业构建新形势下的政商关系提供了七点建议:
一是企业家要自设底线。企业家要有“底线意识”,即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超出了社会容忍度。企业家的底线高于社会底线,有利于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很多生存得长久的企业认清了社会均衡值,基本上守住了法律和道德底线,因此避开了很多潜在的陷阱和危险。
二是复利最优。所谓“复利最优”,是说企业在处理政商关系时,应从长计议,选择低风险且可持续的运营策略,而不是高风险且不可持续的运营策略。即使企业没有通过不健康的政商关系获取短期的超额利润,但因为稳妥,每年利滚利,最后收益仍然是惊人的。(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