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式瓶收藏,升值潜力大
![]() |
粉彩琮式瓶 |
![]() |
青花琮式瓶 |
收藏琮式瓶以宋代制品为最佳,且最为难得,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菲。如前些年一件南宋粉青色琮式瓶,以25.3万港元成交;近年又有一件宋代官窑琮式瓶,以902万元人民币成交。
琮式瓶,源自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的礼器,称为玉琮。器内圆而外方,以象天圆地方之说。《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瓷质琮式瓶沿袭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内圆,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为一种瓶。因为南宋时期的国家非常动荡,内忧外患,用玉器来作为礼器的话就不太可能了,把瓷器作为替代品,所以就用龙泉窑和官窑,按照玉琮的样式烧制出琮式瓶。因此,琮式瓶,是一种祭祀的礼器。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不同朝代在器形上各有特点: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瓶体短硕;宋代龙窑琮式瓶瓶体瘦长。琮式瓶的烧制,到元代也沿袭下来,龙泉窑有生产琮式瓶,还烧制过连体琮式瓶。明代时广东石湾窑多产琮式瓶,多施月白釉。
琮式瓶到了清代乾隆时又有创新式样,流行于后世,尤以同治、光绪为常见,形制古雅庄重。清代官窑大量烧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炉钧釉、仿钧釉、仿官釉、仿哥窑釉、粉彩、豇豆红釉、茶叶末釉、祭蓝釉、浅降彩等品种。入清以后,琮式瓶器身横线装饰演变为八卦纹,故后期琮式瓶,又称为“八卦瓶”。清代之前的琮式瓶,大多为无款官窑,清代中期的官窑有款识,例如:瓶底有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方形篆书款的,底内以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的,也有仿明代“大明宣德年制”款的。
琮式瓶还有用描金工艺的,如清代祭蓝釉描金琮式瓶。琮式瓶的造型自宋、元、明、清以来,一直为皇室所喜爱,乾隆皇帝更是对琮式瓶情有独钟,规定霁蓝釉的琮式瓶为祭祀的礼器之一。
琮式瓶收藏时需明白,宋代制品极为难得,清代琮式瓶的存世数量不少,但那些特征明显、釉水肥润、保存完好的,仍很少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王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