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融试验区

11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15年年报,不良贷款浮上水面——

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加速暴露

  □安毅

  商业银行经营中最让投资者担心的,莫过于不良贷款。从已披露的11家A股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来看,多数银行净利润增速被压至个位增长甚至接近零增长。除利差下滑外,各行为资产质量恶化而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成为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目前,坏账爆发形势仍无明确的反转迹象。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良贷款持续大幅攀升、关注类贷款增长及下迁趋势明显,说明不良贷款的攀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暂未出现所谓的拐点。更应关注的是银行在进行不良认定时,某种程度上隐藏或延迟了不良贷款生成,这也使得坏账水平可能被低估。

  不良贷款大幅攀升

  11家上市银行去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持续大幅攀升。

  截至去年末,1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388.23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超过3000亿元,增幅达48.72%,创金融危机后增幅新高。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由于整体贷款规模较大,不良贷款余额绝对水平较高。增幅方面,农行、招行、平安银行分列前三位,不良贷款增幅均高于68%。

  不良率方面,11家上市银行中,农行、招行及浦发银行的升幅最大,分别达0.85个百分点、0.5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截至去年末,不良率最高且显著高于2%的仅有农行,达2.39%。

  与此同时,根据银监会数据,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率连续16个季度反弹,不良双升状态持续整整4年。截至去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年初增加431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率1.67%,较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过去几年的增幅。

  海通证券宏观、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此前在研报中表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对经济状况的反映程度将不断提高,而经济仍在探底,短期内不良率仍有继续上升的动力。

  关注类贷款增长明显

  关注类贷款介乎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再加上某些银行为了让不良数据更好看而把一些存在不良隐患的贷款搬到关注类贷款中的行为,因此,关注类贷款的规模及占比也被视作判断不良贷款走势的前瞻性指标。

  四大行中,工行关注类贷款增幅较为明显,达到62.76%,远高于其他几大行,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亦上升1.46个百分点至4.36%;其他股份行中,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幅最为明显的是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及招行。其中,后两者增幅均略高于58%;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则较2014年末大增110.43%至755.47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的变动幅度也在11家银行中位列第一。

  除了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幅及占比变化外,有银行人士认为,银行贷款迁徙率能更动态反映资产质量变化趋势。

  一些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大幅变动,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2014年,11家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平均值是21.09%,到2015年末,这一数据变为29.8%。其中,四大行除工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接近30%外,其余三大行迁徙率均低于23%,处于上市银行较低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四大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在11家上市银行中升幅最为明显,其中,农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较2014年增加13.29个百分点至18.28%,中行、工行此项数据升幅分别超100%、70%。

  有趣的是,建设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2014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至2.89%。但不容乐观的是,该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较2014年翻番至20.58%。

  分析人士认为,关注类贷款规模和迁徙率的继续增加,说明不良贷款的攀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暂未出现拐点。

  四大行业成不良重灾区

  批发零售业对资金的流转最为敏感,在经济下行期,行业低景气加剧该行业企业营收困难,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也在弱化企业偿付能力。

  就四大行而言,去年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新增已超600亿元,其中农行最高,全年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增加306.12亿元,接近翻番,行业不良率亦快速上升至12.31%;建行、工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率则分别达9.65%、6.6%,行业不良贷款分别新增142.23亿元、129.1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和招行批发零售业不良新增规模较大,分别达36.12亿元、37.32亿元,增幅分别为68%、57%,批发零售业不良率则均在4%左右。

  制造业亦是不良重灾区,甚至是多数银行不良新增规模最大的行业。四大行中以建行制造业不良贷款额较为突出,在对公贷款不良额中占比近五成,去年该行制造业新增不良贷款231.51亿元,增幅47.74%。股份行制造业不良新增幅度亦在40%-60%之间,其中招行不良新增及整体不良额较为突出,制造业不良贷款较2014年增长58.27%至152.38亿元。

  采矿业和建筑业贷款风险也在加速爆发,尤其是前者。除中信和交行无相关数据外,其余各行采矿业不良整体增幅超180%,浦发银行该行业不良增幅甚至达402%。

  建筑业贷款方面,除交行外其余上市银行该行业整体不良增幅达130.33%,其中四大行建筑业不良新增绝对额普遍高于其余各行。

  中西部地区不良加速暴露

  从不良区域分布来看,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仍是不良贷款重灾区,且区域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不过,在新增不良结构中,部分银行华东地区(主要是长三角)、东北地区不良状况出现企稳甚至下降的情况。包括建行、中行及招行、民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华东地区贷款不良企稳,不良新增放缓,中信银行华东地区不良贷款额甚至有所下降;工行等银行该区域贷款质量继续下滑。东北地区则有农行、中信等银行贷款不良企稳甚至下降。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不良正在迅速抬头,尤其是西部地区不良正在加速生成和暴露。以四大行及招行、中信及光大银行为例,这7家银行在中部地区不良新增393.06亿元至1205.68亿元,增幅48.37%;西部地区不良新增723.87亿元至1522.18亿元,增幅高达90.68%。

  业内人士分析,沿海地区与内地中西部地区数据反差的背后原因,主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沿海经济发达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早于内地一步,当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时,这些地区率先反应,也最先冒出不良;而内地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速度、产业调整都相对滞后,不良反应相对滞后。


科技金融时报 金融试验区 00003 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加速暴露 2016-04-15 2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