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健康】

“甲减”可致老年人水肿

  年过花甲的张女士最近小腿有点水肿,她以为是肾脏出问题了,却被医生告知“可能是甲状腺的问题”。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出现腿脚水肿或心跳过缓,未必都是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也有可能是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的征兆,应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生。

  “甲减”症状多易误诊

  “甲减”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缺乏而引起的机体代谢和全身各个系统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甲减”之所以会导致水肿,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具有利尿作用,一旦减少就会引起体内水分与钠盐的潴留所致,但这种水肿用手指按压皮肤无凹陷。老年“甲减”患病表现经常不典型,且易与一些退行性病变、脑功能下降等现象相混淆,因而漏诊或误诊的机会很高。

  老年“甲减”在早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则会慢慢浮现出一些症状,例如怕冷、皮肤苍白或呈姜黄色、头发稀疏、月经失调、性情改变、莫名的声音低沉嘶哑、水肿、便秘、心跳过缓、心脏扩大等。

  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增加女性患甲减的几率,所以保持良好心态、规律的生活才是保持健康的不变主题。女性在50岁以后,应定期抽血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再结合临床检查,比如查看是否有皮肤干燥、起皮,指甲变薄、变脆,关节肌肉疼痛等,就很容易把“甲减”诊查出来。

  有的需终生激素治疗

  “甲减”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病因各异。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查甲状腺功能,然后根据病因进行不同的治疗。原发性“甲减”约占90%以上,常见的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萎缩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降低,这是老年“甲减”的主要病因。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甲状腺放射性碘治疗后,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甲减”是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引发,例如肿瘤、手术、放疗或产后导致垂体缺血性坏死,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缺乏。

  “甲减”一旦确诊,治疗是非常简单有效的,只要应用适当的甲状腺激素作替代治疗就可以了,因为你自身很难再造出来。患者服药,要有耐心,因为这是长期的,有的甚至需要终身服药,否则一旦停药,“甲减”又会严重起来。

  为了预防甲减,很多人就会走入碘补得越多越好的误区,而这样则会适得其反。现在的食盐中大都有碘,尤其是北方人“口重”的饮食习惯,现有的碘盐中的碘含量已足以满足人体的需求,刻意的在餐桌上加上紫菜,在零食中食用海苔反而不利。有时,过多碘的摄入亦会诱发甲状腺炎。钱伟


科技金融时报 【健康】 00008 “甲减”可致老年人水肿 2016-04-12 2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