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画就优美发展曲线
(上接A1版)
目前,正泰集团一年投入研发费用近20亿元,仅去年高端智能电器研发投入就达8亿元,取得了300多件专利,集团各类专利近2000件。正泰集团成功研发了我国首台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高端生产设备(PECVD),打破了西方长期垄断。自主开发了基于云计算技术、超过1000万点、技术先进的新型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云平台。今年初,正泰集团还投入1.5亿元推出正泰昆仑系列新产品,可谓是对正泰集团科技实力的一次重要检阅。
记者了解到,在开发昆仑系列产品塑壳断路器过载报警不脱扣模块过程中,为寻求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更低、便于工业化生产的结构,团队成员不断碰撞,自我否定,短短5天,先后提出36种方案,经过优中选优,确定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结构,申请了5件专利。截至产品上市前,全系列产品已经获得至少360件专利技术,并且通过了多达7860多项可靠性测试。
如今,面对“互联网+”这一时代命题,正泰集团该如何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正泰集团致力于由传统制造业向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制造”转型。 2015年,由正泰集团开发的“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总投资2.3亿元,主要建设基于物联网,集研发设计、制造过程、质量管控、物流仓储、效能管理等一体化的数字化车间系统,示范传统制造“机器换人”。项目完成后,预计将使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4%以上。
此外,正泰集团主动改变过去单纯“卖产品”的方式,向EPC总包“交钥匙”工程转型,从开发投资建电站向运营电站收电费“卖服务”转型。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以及调试运行全过程的交钥匙模式,承包风能、太阳能发电站、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在国内外实施了数十个EPC工程总包项目,带动产品配套出口。
让技术人才成为百万富翁,打造企业独特文化
“让科技人才成为百万富翁!”正是这一特殊的企业文化,促进了正泰集团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温州众多外来科技人员中,刘敏担任了正泰集团电器零部件制造部总经理,在2014年荣获正泰集团三十周年“创业人物奖”,今年有望成为打工族中令人向往的“百万富翁”。
现在,刘敏正在和他的团队研究一个小型断路器的焊接问题。这款断路器是正泰集团今年重点打造的昆仑系列中的一个明星产品。“市场销路好的话,获得期权激励的科技人员会有更好的回报。再加上每年固定工资,新产品的销售提成以及岗位激励股份,还是有希望步入百万年薪的行列。”
根据当年科研项目情况,公司每年从上年销售收入中提取相应比例的经费用于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攻关、工艺改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同时,科研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获得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根据项目产生的效益,一次性给予500万元不等的奖励。
据介绍,近几年来,正泰集团就有不少科技人员迈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与之对应的是,去年公司业务和利润均实现了较好的增长,技术含量居高的智能高压和系统集成业务,增速都在20%以上。正泰集团副总裁陈国良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创新和改革,给科研部门自主权,给科技人员实惠,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对科技转化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