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依据基因开展个体化治疗

小分子聚酰胺项目已在杭州建立产业化基地

  本报讯 重大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世界流行的传染病,恶性肿瘤、癌症的发生率世界范围内每年呈不断上升趋势,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近日,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免疫研究室主任吴艳玲主持的“靶向基因调控剂—小分子聚酰胺的构建及其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初步探索出小分子聚酰胺作为抗感染、抗肿瘤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靶向基因调控剂的可行性。  

  “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预防及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虽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一些疾病仍未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吴艳玲告诉记者,以基因为靶标的治疗是将来治疗基因相关疾病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研发基因靶向制剂对各类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科学意义。 

  由吡咯和咪唑组成的聚酰胺是一类能够在DNA小沟特异性识别碱基序列的有机合成小分子,并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调控基因的表达。吴艳玲所带领的课题组设计、合成的聚酰胺对特定靶基因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地发现手性修饰单元能够用于构建较长的聚酰胺识别在人类基因组中重复率较低的DNA碱基序列,具有调控不同疾病的几种关键基因表达和诱导病变细胞凋亡的能力,抑制疾病的发展,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吴艳玲介绍说,研究团队通过实时细胞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组化等技术,从体内外考察聚酰胺分子对重大感染性疾病中转录出异常数量的PD-1基因,人类肿瘤中的c-kit、VEGF基因,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障碍中的TGF-β1基因,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基因ABCA1进行调控,从而有效抑制病变细胞增殖及病情发展。其中,靶向TGF-β1基因抑制剂已完成临床前实验阶段,正在申请进入临床实验研究。 

  目前,个体化治疗是医学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副作用、减少医疗费用。

  “通过小分子聚酰胺调控与重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相关基因达到预防、诊断及治疗目的的制剂或药物还没有相关报道。” 吴艳玲告诉记者,“开发小分子聚酰胺这类基因靶向诊疗制剂,可满足依据个体基因型确定制剂类别和剂量”,开创个体化治疗新纪元。

  截至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在日本和浙江杭州共建立了2个产业化基地,用于生产筛选聚酰胺的原料及其中间体,主要销售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为加速聚酰胺的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依据基因开展个体化治疗 2016-04-12 2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