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宫佛国 领略根艺的精湛 和佛教的深邃
我曾选修过一门藏传佛教课,为了完成课题,参加过色达佛学院堪布的座谈,到访过喜马拉雅宗教文化博物馆。从原先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知一二,到底还是学了些六度,见了些法器,拜了些佛的,所以,每每接触佛教艺术,便深感这体系宏大繁杂,是门值得探寻的学问。
当听到浙江开化建了一座根宫佛国时,便有心去探访一番,看看根雕艺术和佛教文化是如何相容相承,交相辉映的。这根艺博览园之前其实来过不少次,最喜欢的是那梅园和醉根潭,梅影横斜,回廊婉转,再加上一潭清幽,便觉得雅趣横生。但这一次进了博览园,却没有过多地在梅园徘徊,径直往那根宫佛国奔去。
纵深三座大殿一气排开,两翼罗汉长廊护佑,抬眼仰望,一座十多层的宝塔拔地而起。这一贯直上的画面和几步之隔的回廊潭水带来的小家碧玉之感对比强烈,细腻的江南姿态瞬时变成了浑宏的佛法意蕴。
步入殿内,又惊喜地发现大殿内陈列的根艺作品的阵势,丝毫不输殿外远观建筑时带来的恢弘感。因为对根艺不甚了解,不敢妄加评论某一作品的风格或技艺。但置身于殿内,耳畔潺潺佛语,佛像或横眉怒目,或开怀咧嘴,或盘坐莲花,或垂手凝视,平添肃穆之情,人也立马变得谦恭寡言,心生敬畏。一边念着两侧的楹联,一边观览殿中的作品,悟着联中的教诲或慨叹,想着哪一些佛像自己有几分了解,哪一些又是自己从未听闻的。一路下来,不仅涨了不少知识,内心也仿若生起了一份特殊的安宁和祥和。
出了佛殿,本以为这佛国也止于这一塔三殿了,可拾级而上,却发现这林木掩映的殿后又是另一番天地。一片梅园一潭水,一方楼牌一座亭,这已是半山腰处,却卧着一大块平整的园子,殿内待久了,正略觉得阴冷闭塞,这突如其来的一片开阔正解了燃眉之急,让人心旷神怡。在这园中的亭内小憩片刻,俯身望那初绽的冬梅,红白各领千秋,还有那松景盆栽,并无针叶,只一身枯枝,却也是凛然傲骨。亭内眺望,便看见那佛塔,相隔不过几座大殿。此刻已是登高而望,与先前在塔底仰观看到的景象趣味却是不同了。塔底见着的是耸入云霄的巍峨,而现在望着的是云天相伴,重山相依的长情。
本是为了探访根艺和佛教来的这根宫佛国,现在却不只收获了根艺的精湛和佛教的深邃,还有山水雅趣和淡然的心境。
徐潘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