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影像逼真奥秘
近年来相当火红的电影《阿凡达》在全球掀起一股3D热潮,有别于2D的声光效果,3D让电影中的一草一木、主角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栩栩如生,格外逼真。而随着《阿凡达》的热映,也带动后续的3D技术发展,2010年被世界各国认为是“3D元年”,甚至有厂商开始投入3D电视的技术研发。
对多数人来说,“3D”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双眼可以看到呈现立体动态的3D影像吗?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又是什么呢?
这得从人类的视差说起。人类的两只眼睛大约有6.4公分的间隔,因为间隔的关系,导致我们的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影像有所不同。也因此让不同远近距离的景物在左右眼所看到的相互位置不一样,这造就了人类双眼中所看见的“美丽立体世界”,每样事物都是具有深度与层次感的立体影像,也因为如此让我们可以轻轻松松看到一个人的高矮胖瘦、轮廓深浅;即使面对一整片美丽壮观的樱花树时,我们也能轻易辨别樱花花瓣的花色深浅。
而3D影像的形成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3D是透过我们的视网膜来接收具有视差的影像,再经由双眼视神经合成,形成具有三度立体空间感受的影像。在这样的原理下,3D制作团队只要仿效人类双眼所看到的立体影像,制作出两张具有视差的图片,接着再让左眼观看左图,右眼观看右图,如果两张图片的差异很小,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观看3D立体影像的错觉感,而这就是3D影像的由来。
简单来说,3D立体影像技术,就是将提供给左眼及右眼观看的影像分隔开来,让左眼只能看到左边的图像,右眼看到右边的图像,藉由两眼的视差来形成3D立体的视觉影像,造就出影片中那种主角或是动物彷彿要“跳出萤幕”般的实境感,让观看者觉得十分活灵活现。
不过,尽管3D影像会带给观看者有别以往的视觉新享受,但也有民众反应3D电影看久了似乎会产生晕眩之感,让眼睛觉得不舒服,而这也让许多人不明所以,不懂为何3D眼镜戴久了容易觉得疲劳。
观看3D影片有点像是我们坐在移动的车子上看书,看久了就容易觉得双眼不适,观看3D电影时,我们的双眼虽然是对焦在3D银幕上,但是当观看者凝视不同距离的3D影像内容时,两眼内聚的夹角仍会改变,而这样的方式违反了人类双眼对焦与内聚应同步改变的自然现象。
虽然人的双眼只要经过训练,就可以适应这种有违自然状态的观看方式,但如果拿来与2D影像相比,两眼内聚夹角若一直随着3D影像内容不停改变,在必须保持对焦的情况下,就容易使我们用来控制眼球运作的肌肉感到疲劳,尤其当3D影像的主角一直处于影片前端时,将会使眼睛疲倦感更明显,严重时就会感到晕眩不舒服。
正所谓过犹不及,3D影像无论是离观看者太近或太远都不好,都容易产生双眼不适的感觉。虽然3D影片中所营造的“跳出萤幕”画面会让人觉得立体实境感十足,但“跳出银幕”的次数却不宜太多,且最好集中在画面的中央区块,藉此降低不适感;加上每个人对3D影像的适应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更要懂得让眼睛适度休息。吕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