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亚”引进ERP系统和高科技设备
能耗和人工两减 效率和品质双升
在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公司副总经理谢华雄正在电脑上查看染色车间的生产情况。通过互联网,他可以清晰地了解车间当天的排单量、生产总进度、员工个人产量等一系列相关数据。
谢华雄介绍,能够这么轻松实现对车间的监控,离不开“纳尼亚”引进的ERP数字控制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车间实现了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从而让生产计划更科学、成本控制更自如,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性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ERP系统不仅对员工日常考核实现了录入管理,而且还把车间的所有生产设备与电脑进行联机,工人只要待在车间办公室,就能对它们进行实时生产操作和监测,成功实现车间管理和生产的智能化。”
“智造”车间的成功实现,除了现代管理机制的引入,另一个基础就是高科技的生产设备。2010年以来,在“转型升级”的战略主题下,“纳尼亚”染色车间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技改投入,先后引进近30台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时,产品品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车间染色环节,12台全自动横开门卷染机和12台全自动溢流染色机正在全速运转。作为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染色设备,它们除了比传统设备减少50%的能耗外,染色的稳定性也更高。而在定型环节,同样是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两台从德国引进、价值800万元的染色布定型设备正在工人的操作下,对刚出缸的染色布进行定型。相比普通设备,它的用工减少了25%,生产效率提高了15%,而且布的色差更小、手感也更好。
生产能耗和工人数量的“两减”,带来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两升”。数字的一减一升,凸显的正是企业大刀阔斧开展技术改造的决心。“染色车间目前可以年产1.5亿米染色布,产值1.2亿元,产品形式逐渐向高端绿色环保产品转变。”谢华雄说。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已逐渐成为“中国制造”拥抱互联网的必由之路。而“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概念也远远大于“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概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纳尼亚”从去年上半年开始,通过“互联网+数字控制”,对原本传统的制造业进行了提升重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赵新荣 许旭 陈辉